
台灣的老人死因中你知道最常見的是什麼嗎?有沒有聽過保命防跌?沒錯,就是跌倒。想不到吧!老人家因為老化關係,時常會因缺乏運動而導致肌力不足,肌肉流失快。也有些老人家則是因為服用藥物關係容易暈眩而造成跌倒問題。
到底跌倒為什麼這麼可怕?其實是因為老人家一跌倒容易住院,也容易引起併發症。這可不得了了,因跌倒而一病不起的長輩竟然還不少!所以要照顧長輩,讓他們安享天年,防止跌倒的小撇步,你就不得不學啦!
在學之前,KOMI覺得有幾個資料我們可以先看一下,讓我們更加清楚長輩們可能跌倒的風險因子。首先,老人跌倒的比例,女性是男性的1.5至2倍,這可能與女性大多數負責家事打掃有關。再來,在家裡最常的跌倒地點在浴室、客廳及臥室,而跌倒時的活動大多為室內走動。老人跌倒後自述的跌倒原因,最常見的是地板太滑或有異物,而個人因素最常見的則是頭暈、眼前漆黑、大腿突然無力。
對老人而言,跌倒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。老人受骨質疏鬆的影響,跌倒時常常會伴隨骨折,且如果老人跌倒時快速地想再站起來,常常會因重心不穩而跌倒第二次、第三次,反而加重受傷的程度。所以一般會建議老人家,如果跌倒了,當重心還不穩時,千萬別急著站起來,等情況穩定了再慢慢站起或尋求協助。
為了避免老人家跌倒,居家環境最好可以改成可以符合所有人使用需求的無障礙空間,如消除屋內的高低落差、地面保持平整與乾燥、鋪設止滑墊、排除活動動線中的障礙物、增加扶手或手杖等輔助行走的用具、浴室裡加裝止滑設施及安全扶手。
除此之外,在家行走時要養成穿止滑襪的習慣,鞋子需要合腳。做任何起身動作時動作都應該放慢,輔助器具應該放置於靠床邊且方便拿取的地方,有服用藥物時也要詢問過醫師是否會影響平衡感,每年應該定期檢查視力、聽力及認知能力,不要飲酒過量及濫用藥物,並於臥房安裝警鈴,如有隨身攜帶型的警鈴會更好。

老人家只要有行動能力,就應該維持正常的活動。適度的活動可以維持肌肉的強度,讓肌肉不會退化的太快,這樣會大幅減少跌倒的機率,避免跌倒造成的失能行為。另外維持正常的活動、多與人相處及社交,更可以讓老人家的心理狀況維持良好,所以如果有行動能力,家人應該要多鼓勵他們去戶外走走。有些老人家本來維持有良好的生活模式,但跌倒後事事仰賴照顧者,且不相信自己會復原,導致原本就已經老化的肌肉更加無力,最後可能就真得必須長期臥病在床,失去了生活品質。
所以防止老人跌倒有很多方法,大家可以根據家中長輩的情況去調整環境,而最重要的還是要多陪伴長輩,鼓勵長輩維持正常的生活及心理狀態,如此一來,可以讓老人家活得快樂又有尊嚴。